商鋪名稱:廈門雄霸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工(女士)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3005319639@qq.com
聯系地址:廈門市思明區呂嶺路1733號創想中心2009-2010單元
郵編:3661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電子快手網上看到的,謝謝!
631A11TBFP2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眹医洕鲩L放緩讓傳統實體零售業面臨低增速的嚴峻挑戰,同時,伴隨著“互聯網 ”概念的提出,消費模式也進入了個性化、多元化時代,零售業轉型迫在眉睫。
作為低壓電氣領軍企業,德力西電氣緊跟國家新型城鎮化進程,不斷探索渠道創新,通過首創行業電氣綜合體,變革傳統零售模式。經過一年的全面布局,德力西電氣授權零售網絡體系不但實現口碑與業績雙豐收,更成為傳統渠道轉型的典范。
631A11TBFP2助力新型城鎮化進程,卡位電氣行業新興市場
今年“兩會”后,“新型城鎮化”再度成為高頻熱詞。據悉,2014年我國城鎮化率僅為54.77%,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與其他核心城市,與發達國家80%的水平相比,尚有25%提升空間。隨著“一帶一路”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等戰略的推出,中西部城鎮化進程提速,公共服務需求增長迅速,并刺激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低壓電器等輸配電配套產品需求巨大。
“在一、二線城市我們已經做到了行業標桿。至于中西部市場,通過全面布局授權零售網絡體系,我們也率先完成了新一輪渠道升級。以卓越的產品和一站式購物體驗,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钡铝ξ麟姎飧笨偛脧堖B權說。
據悉,作為電氣行業領軍企業,德力西電氣基于對市場發展趨勢地精確把控,早在2014年初便開始以全新營銷理念,變革傳統專業市場零售模式。得益于企業持續大規模投入與良好的市場反饋,短短一年內,授權零售店已多達400-500家,遍及全國主要城市與經濟重心。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授權零售網絡體系行業首創的一站式采購和五星顧問式服務,也在房地產、電網升級改造、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創“電氣綜合體”,構建電氣行業生態圈
新常態下,我國消費需求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如何打造量身定制的消費體驗,引領行業進行營銷模式創新,成為新常態下企業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檔電氣市場而言,消費者日趨重視產品、服務的性價比和采購的便捷性。多年來,德力西電氣始終著眼于客戶價值的完善提升,針對新常態下消費的發展趨勢,更通過首創授權零售網絡體系與互聯網的融合,行業首創“電氣綜合體”:即基于低壓電氣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采購全新體驗。
據悉,一方面,授權零售店通過超高性價比的一站式采購、一站式下單、五星專業服務,升級實體店體驗,提升本地化營運能力。另一方面,企業也積極嘗試電子商務與授權零售店的多樣結合,打造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的購物及服務體驗,構建電氣行業生態圈。而據德力西電氣相關人士透露,即便在經濟下行壓力偏大的2014年,授權零售店的綜合指標都達到了40%的提升,市場口碑反應良好,為傳統專業零售轉型提供了可借鑒范例。
“經濟新常態下,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探索每一種創新的可能,不單是業務模式。同時,我們也積極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自我變革,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電氣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發揮領軍企業示范作用,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德力西電氣副總裁張連權說。
隨著互聯網+的新時代到來,微信營銷作為新媒體營銷的新途徑,正在被廣泛使用,足不出戶,手指一滑,就能掌握行業或者社會動態。毫無疑問的是,“微時代”已到來,新媒體已開始替代傳統媒體,其影響力輻射整個社會。 威圖積極響應此發展趨勢,正式開通微信服務號。
2015年7月22日,在威圖(Rittal)半年銷售會議上,威圖領導人宣布威圖公眾服務號正式上線。威圖(Rittal)公眾服務號的上線順應了當前網絡微媒體,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旨在為客戶提供便捷的信息平臺,同樣也是威圖(Rittal)網站的有力補充。
目前,威圖(Rittal)公眾服務號主要有三大板塊:威圖新聞、威圖新品以及威圖各地辦事處查詢。今后,威圖(Rittal)也將及時更新和完善各個功能模塊,為喜歡威圖(Rittal)的眾多“粉絲”,搭建好這個更完善、更方便、更快捷的信息資訊和服務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威圖(Rittal)為了提升用戶感受,威圖的公眾服務號內還添加了微站功能,客戶可以從微信號內直接瀏覽到威圖(Rittal)的網站,對威圖產品、市場活動、辦事處信息等最新動態零距離接觸。
“內燃機是目前和今后實現節能減排最具潛力、效果最為直觀明顯的產品,在相當長一個時期作為主流動力機械的地位不可動搖。實現我國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的總目標,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摘自《中國內燃機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
2014年,我國內燃機工業全行業總產值為4500億元,內燃機產品總產量8000萬臺,總功率20億千瓦!笆濉逼陂g,我國內燃機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更趨合理,產品技術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截至2014年底,我國內燃機產品社會總保有量4億臺,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在冊會員單位數1445,全行業從業人員逾40萬人。
以上這些既是中國內燃機工業最為基礎的數據與資料,同時也反映了內燃機工業一個簡單的總體狀況。從“十二五”發展規劃看,2014年內燃機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500億元,完成了年平均增長8%~10%的目標要求;內燃機產品總產量8000萬臺,實現了年平均增長6%~8%的目標要求;同時全行業突破了經濟效益年均增長10%~15%的預期目標,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的預期目標。
2015年,面臨著“十二五”即將結束和“十三五”的即將開啟,中國內燃機工業將制定出哪些新的目標?在面向新的目標時又會有哪些新的發展方向?對此,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敏向中國工業報記者表示,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下,中國內燃機行業“十三五”規劃要全面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國家節能減排戰略提出的任務要求,以促進行業自主創新發展為主題,以節能減排和提質增效為目標,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推進共性基礎技術平臺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基礎零部件與裝備工業仍然是軟肋
內燃機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與整體汽車產業一樣,也是節能減排。作為國內石油消耗的最大主體產業,內燃機產品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10%,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30%,顆粒物排放超過60萬噸,內燃機的排放污染物已經成為影響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說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截至“十二五”末期,我國內燃機產品綜合能效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10%~20%,車用內燃機產品燃油消耗率水平相差8%~10%,排放水平相差2個等級。邢敏認為,內燃機產品節能共性關鍵技術缺失,關鍵零部件基礎薄弱,內燃機高效低排的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高效濾清器、先進增壓系統、后處理裝置、控制系統等核心技術和關鍵基礎元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存在。同時,從全行業來看,內燃機綠色制造和再制造基礎薄弱,技術水平落后,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也剛剛起步,自主品牌產品的競爭力不足,培育國際品牌的工作還有待加強。
從生產制造的最高端觀察,當前內燃機測試技術與裝備嚴重缺失和落后,同樣是制約我國內燃機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大掣肘。長期以來,我國內燃機行業的生產制造、試驗檢測等測試技術和測試設備依賴國外的現象非常嚴重,關鍵測試設備和儀器絕大多數需要進口解決,嚴重阻礙了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和新產品的發展。
一位長期從事國家重大裝備專項汽車設備制造領域的專家向記者透露,10年來包含汽車裝備在內的國家“04專項”工程基本上已經涉及到汽車與內燃機制造的各個領域,但產業化結果并不理想,國產設備廠商與其汽車/內燃機行業用戶之間仍然是一種“用與不用”相互不信任的悖論關系。
國際主流技術不容忽視
從國際發展趨勢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實際上等值于降低油耗,是全球內燃機發展進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在中國也不例外。
邢敏向記者介紹,面對內燃機產品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和細微顆粒物等各種物質對大氣環境的嚴重影響,發達國家內燃機制造業節能減排技術的關注點已經從控制內燃機有害物質排放轉向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從歐盟制定的汽車排放法規可以很明顯看到,2020年起新生產的乘用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標準從目前的130克/公里降低為95克/公里,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正在取代有害物質排放法規成為推動內燃機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為應對如此嚴的汽車排放限值要求,從產品技術升級來看,在乘用車汽油發動機領域,普遍采用渦輪增壓、缸內直噴和可變氣門升程技術,減小排量和降低轉速,整機的升功率最高達到120千瓦/升,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乘用車柴油發動機領域,則普遍采用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廢氣再循環技術、可變幾何截面增壓技術、可變進氣渦流技術和復合式后處理技術等,在滿足排放法規和保持良好燃油經濟性的前提下,升功率已達到100千瓦/升。而對于重型車用柴油發動機,則開始采用超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復合式后處理技術,在此基礎上還有發動機熱管理、電控機油泵、電控冷卻水泵和余熱回收等技術。
邢敏表示,對于乘用車而言,普及乘用車柴油化是滿足歐盟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另一個有效措施,歐洲主要汽車制造商生產的柴油乘用車二氧化碳最低排放已經達到87克/公里。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
德國工業已4.0對中國汽車和內燃機制造業的核心啟示是,推動了以數控加工中心為主的數字化與柔性化的生產制造。而生產制造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對制造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和管理,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
邢敏表示,與中國制造2025相一致,在內燃機行業組織實施綠色制造和智能化制造,提升行業總體實力,是中國內燃機工業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在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背景下,建立“領跑者”激勵機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立一批優勢企業,提高全行業的綜合競爭實力,是本次內燃機工業“十三五”規劃發展戰略的重點。
記者注意到,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目標,“十三五”期間,整個內燃機產業的戰略規劃是:繼續鞏固內燃機制造大國地位,實現產品生產制造智能化,推動行業提升信息化,在核心技術、關鍵基礎零部件、先進制造工藝和新材料應用上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一致性,從而邁出中國內燃機工業發展中長期戰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