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看好這個產品”,“希望有更多飯店使用這種用小麥秸稈制作成的餐具”,這是小麥秸稈餐具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時的情況,無數的推崇和贊揚,甚至被稱為塑料餐具的替代品。多年過后的今天,小麥秸稈餐具又火了一把,受到的還是贊揚嗎?
最近一段時間,一種號稱環保、安全無毒的小麥秸稈餐具突然爆紅網絡,不少直播紅人都在直播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銷,并表示“適合孩子使用,安全、無毒、健康。”可是,經調查發現,不少號稱小麥秸稈的餐具,在產品銷售頁面的“材質”一項中寫的卻不是“小麥秸稈”,而是“其它”“PP”,甚至一家網店,標榜“天然無添加”可產品材質寫的是“稻谷纖維+食品級PP”。有網友表示,這種長期使用的硬質的小麥秸稈餐具“我會統一認定為塑料”。
不是說當初承受了多大的贊美,今天就有多打臉,畢竟,小麥秸稈餐具的初衷還是好的。實驗表明,用小麥秸稈和甘蔗渣加工而成的特殊餐具,加工采用機械清潔制漿技術,物理制漿,不用添加其他化學原料。而且,這種用小麥秸稈制成的產品使用后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根據土壤溫度、濕度不同,只需3——6個月便會自動降解,不僅不會給土壤造成污染,反倒可以為土壤增添肥力。此外,小麥秸稈的循環利用,不僅減少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還大大減少了發生火災的隱患。
初衷是好的,造成今天打臉的后果,又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呢?
首先,是因為目前尚無標準等級。目前小麥秸稈餐具沒有行業標準,也就是說,行業還處于無序的生產狀態。在一款小麥秸稈水杯上,沒有找到標準的標識,也沒看到相關的等級標識。有的小麥秸稈的環?诒诒系臉撕灷飳懼@樣的標準:GB9688-88,而這是關于聚丙烯(PP)的一個國家標準。
其次,是一次性使用和日常使用的區別。小麥秸稈的一次性餐具在生產中能夠做到不添加化學助劑,物理定型,但這些工藝大部分還限于生產一次性產品的范疇,用作快餐盒等。但是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太禁用,也不適于反復、多次的使用。所以,一次性小麥秸稈餐具與日常使用的小麥秸稈餐具有很大不同,日常使用時要考慮清洗、磕碰、磨損等各種損耗因素。
從長遠來看,小麥秸稈制品會大大減少因焚燒而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對資源的浪費以及對土壤的破壞,因此,小麥秸稈餐具還是很值得推廣的。小麥秸稈餐具不會因現在出現的問題就此止步,只是還需要更多的規范和良性的推廣。最后,也要提醒消費者一句,仔細辨別材質,別被一些概念“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