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山井下巷道建設與運維中,地質條件復雜、隱蔽風險未知是兩大核心挑戰 —— 傳統勘察手段(如人工探巷、局部鉆孔取樣)不僅效率低,還易因信息不全導致巷道規劃偏差,或遺漏頂幫巖層松動、隱蔽涌水通道等隱患,進而引發坍塌、透水等施工事故。而巷道勘察礦用井下電視以 “可視化勘察” 為核心,既能為巷道規劃提供精準地質依據,又能提前排查施工風險,成為降低礦山施工事故率的關鍵技術裝備。
從 “輔助巷道規劃” 的核心價值來看,它能深入待規劃巷道區域的超前鉆孔或現有導巷,通過高清影像實時捕捉巖層分布、地質結構細節:無論是巖層的巖性分層(如砂巖、頁巖的界面位置)、斷層裂隙的發育程度,還是溶洞、含水層的具體分布,都能清晰呈現在地面終端。設計人員無需依賴抽象的地質報告,可直接通過影像判斷巖層穩定性 —— 例如,若發現待規劃路徑存在大面積破碎巖層,可及時調整巷道走向避開風險區域;若探測到局部含水層,能提前規劃排水系統位置,避免巷道施工中突發涌水。這種 “可視化規劃” 模式,讓巷道設計從 “基于推測” 轉向 “基于實景”,大幅提升規劃合理性,減少因地質誤判導致的后期巷道變形、支護成本增加等問題。
在 “降低施工事故率” 方面,其優勢更直接體現在風險前置排查與施工過程監控:在施工前,通過巷道勘察井下電視可提前識別頂幫潛在松動區域、隱蔽裂隙通道等隱患,輔助制定針對性支護方案(如在裂隙密集區加強錨桿支護),從源頭規避坍塌風險;在施工中,可隨掘進進度實時觀測巷道頂幫底的動態變化 —— 若發現支護結構出現細微位移、巖層出現新的裂隙或滲水痕跡,能立即預警并暫停施工,避免事故擴大;此外,對于已建成巷道的運維勘察,還能及時發現支護失效、側幫巖層鼓出等問題,提前開展加固處理,防止老舊巷道突發垮塌。
相較于傳統勘察方式,巷道勘察礦用井下電視無需人員進入危險區域,既保障了勘察人員安全,又能獲取更全面、直觀的地質與工況信息。它通過 “精準規劃” 減少施工決策失誤,通過 “風險前置” 規避事故隱患,最終實現 “巷道建設更科學、施工過程更安全” 的核心目標,成為礦山井下巷道工程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